
【彬爵腕表科技】浪琴在歷史上發表了很多經典作品,尤其是在計時表領域。加入斯沃琪集團后,浪琴從輝煌的歷史中挖掘靈感,開辟了名為“經典復刻”的系列。該系列腕表的外觀忠實呈現了當年作品的風格,“小雀斑”、“獨眼巨人”、“燕尾服”等特色產品廣受好評。但遺憾的是,經典復刻系列腕表都采用了集團提供的機芯方案,即所謂的“統一機芯”。雖然這些產品的外觀與原版相差無幾,但由于手動機芯與自動上弦機芯、高頻機芯與常規震動機芯的區別,一些玩家難免會認為有“缺魂”之處。終于在今年,浪琴推出了復刻版Ultra-Chron潛水員潛水表,采用全新的高頻機芯,振動頻率與同名原版相同,實現了由內而外的還原。值得一提的是,這也是現代浪琴首款高頻機芯腕表,亮點頗多。
浪琴高頻精密天文臺系列手表
L2.836
這種新產品的原型是Ref.7970,于1968年推出。與以往品牌將復刻融入“經典復刻”系列的做法不同,這次浪琴新增了一個全新的系列:高頻精密天文臺。個人認為這有雙重意義:Ref.7970是浪琴高頻腕表的經典,作為新系列的首款作品,有向歷史致敬的意義;另一方面也預示著一個新的開始,或許未來該系列還會推出更多高頻手表。
Ref.7970腕表
60年代是高頻自動運動興起的時期。智博的Gyromatic HF機芯和Zenith El Primero機芯都誕生于這個時期,它們使用的振動頻率為36000vph/Hz。浪琴也不例外。歷史Ref.7970搭載的Cal.431機芯為高頻自動上弦機芯,直徑25.6毫米,具有日歷功能。動態存儲時間為40小時。機芯的細節和性能在當年同類機芯中有不錯的表現。
Cal.431機芯
所謂振動頻率,就是擺輪每小時擺動的次數。主流機芯的振動頻率為28800vph/Hz。人們通常把振動頻率高于這個值的運動稱為高頻運動。一般來說,振動頻率越高,機芯指示的精度越高。以一個振動頻率為28800vph/Hz的機芯為例,秒針每秒走28800/60/60=8次。在振動頻率為36000vph/Hz的高頻運動中,每秒行進的次數為36000/60/60=10,因此精度可以控制到1/10秒,這就是高頻運動的優勢。但高頻運動并不完美,更高的振動頻率意味著更高的功耗。這意味著在一定發條的前提下,必然會對動力儲存有所妥協,所以早期高頻動作的動力儲存一般不高。為了達到精準度上的微小差異,以降低感知動態蓄力為代價的“能效比”明顯偏低,這也是高頻機芯沒有普及的原因之一。
天梭POWERMATIC 80硅質游絲機芯(ETA C07.811)
與歷史上只有40小時動態存儲的Cal.431機芯不同,復制版Ultra Chronometer Diver升級為現代機芯L836.6,配備硅質游絲和52小時動態存儲。這款機芯已獲得日內瓦獨立制表實驗室TIMELAB的認證,并攜新產品首次亮相。查閱相關資料后不難發現,其實L836.6機芯還是屬于ETA提供的方案,由ETA C07.811改進而來,至于ETA C07.811,我想大家都很熟悉。天梭POWERMATIC 80(硅游絲版)機芯基于ETA C07.811,不過浪琴L836.6機芯的更多細節目前不得而知,期待這款機芯參數的進一步公開。
了解了機芯之后,我們再來看看手表本身。在外觀設計上,新品基本呈現了原Ultra-Chron Diver的風格,體現了1960年至1970年代表車型的諸多特點。鮑魚殼、泡泡鏡、棒子指針這些元素很有“年代感”,但作為2022年的產品,還是會有一些符合現代審美的調整。最顯著的差異調整是軌距直徑由原來的41mm調整為43mm,更大的軌距直徑符合當今的佩戴習慣;同時“鮑魚殼”線條更長更圓;表冠不再嵌入表殼,但采用新設計的“鮑魚殼”高于其邊緣。鏡面材質也由原來的有機玻璃升級為藍寶石,堅硬耐磨。如前所述,由于L836.6機芯不具備日歷功能,因此去掉了原作中3點鐘位置的日歷顯示窗口,新作的盤面更加整潔對稱。
性能方面,復刻版Ultra-Chron Diver的防水深度增加到300m,高于原版的200m。其實在60年代,防水深度200米的手表已經可以用“Ultra”(極致)來形容了。與同時期相比,很少有潛水表能達到這個數值,所以歷史超Chron潛水員的性能可以說是站在了同代人的前端。
復刻的Ultra-Chron Diver,從外部的“鮑魚殼”到內部的高頻機芯,還原了這一經典。TIMELAB實驗室頒發的“Ultra Chronometer”認證,是對L836.6機芯性能的肯定,也讓這款新品的公開售價達到30300元人民幣(鋼鏈版),成為浪琴目前在售產品中售價最高的大三針鋼表。